首页 > 实干创先 > 正文

生资青年,躬身实践(四)|谷山村迎来青春力量: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双翼齐飞

时间:2025-08-15 作者:张一诺 来源: 浏览:

【编者按】“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在乡村振兴这场波澜壮阔的时代征程中,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的青年学子们,以躬身实践为笔,以青春热血为墨,奋力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壮丽华章,生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今年暑期,学院精心组织了80余支实践队伍,500余名师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生态调研,为乡村环境治理精准“把脉”、出谋划策;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为农产品提质增效注入科技动力。烈日下,他们脚步匆匆却坚定有力;艰难前,他们目光坚毅且毫无退缩。他们用脚步丈量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用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田野。生资青年们以实际行动将个人成长与乡村发展紧密相连,在暑期社会实践的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在担当里彰显青春风采。

炎炎盛夏,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谷山村。他们深入村庄,以扎实的卫生整治和生动的文化宣传,为古村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注入崭新活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清洁家园,擦亮生态底色

志愿者们迅速投入行动,手持扫帚、簸箕等工具,对村内主干道、公共活动区域及卫生死角进行了全面清扫。汗水浸透衣衫,换来的是道路整洁、环境焕然一新。针对乡村垃圾分类意识提升这一关键点,团队精心设计并开展了“垃圾分类我先行”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张贴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发放通俗易懂的分类指南,并结合现场演示讲解,志愿者耐心细致地向村民传授分类知识。他们将复杂的分类标准转化为村民熟悉的日常物品举例,有效提升了村民对生活垃圾精准投放的认知与实践能力,为村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赋能,焕发古村新生

在扮靓村庄环境的同时,志愿者们积极发挥创意与专长,成为谷山村特色文化的热情传播者。他们利用手机、相机等设备,精心拍摄记录村中古建风貌、传统技艺与田园风光,深入挖掘村落历史故事与民俗风情。借助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志愿者们精心制作发布了一系列富有感染力的图文、短视频内容,以青年视角生动讲述谷山村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魅力。他们还协助村委会梳理、更新文化宣传资料,用现代传播手段让尘封的乡村故事重新焕发光彩,有效提升了谷山村的文化辨识度与吸引力。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网站编辑部部长

友情链接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