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在乡村振兴这场波澜壮阔的时代征程中,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的青年学子们,以躬身实践为笔,以青春热血为墨,奋力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壮丽华章,生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今年暑期,学院精心组织了80余支实践队伍,500余名师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生态调研,为乡村环境治理精准“把脉”、出谋划策;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为农产品提质增效注入科技动力。烈日下,他们脚步匆匆却坚定有力;艰难前,他们目光坚毅且毫无退缩。他们用脚步丈量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用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田野。生资青年们以实际行动将个人成长与乡村发展紧密相连,在暑期社会实践的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在担当里彰显青春风采。
北京农学院"乡土方寸·沃土新生"大学生家乡农业土壤生态状况调查与守护行动实践团成员拜合提亚尔·阿布来提带着专业知识回到家乡新疆阿克苏市温宿县克孜勒镇亚尔玛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土壤生态调查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为家乡棉田进行"健康体检",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亚尔玛村地处天山南麓,耕地以沙壤土为主,适宜棉花、西瓜等作物生长。眼下正值棉花现蕾、西瓜膨果的关键期,田间绿意盎然,节水滴灌系统正有序向作物根系输送水肥。拜合提亚尔同学运用课堂所学,严格按照农业环境监测规范开展采样工作,并对采样信息进行了详细记录,为采集土壤建立“档案”。

通过走访调研,实践团了解到当地已普遍采用节水滴灌系统,配合尿素等高效肥料的使用,实现了水肥精准调控。村民麦麦提·艾力在访谈中说道:“自从用上滴灌技术,不仅省水省工,产量还提高了不少”。团队成员还注意到,这种现代农业技术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更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拜合提亚尔·阿布来提还向村民宣传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可有效防止土壤板结,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通过采访可知,近年来,温宿县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土壤检测、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推广,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拜合提亚尔表示:“作为农科学子,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