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植物医院工作坊助力乡村振兴(二)-走进茅山后佛见喜梨之乡,探寻红色足迹

时间:2024-08-03 作者:刘烨 来源: 浏览:

为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文化,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植物医院工作坊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在追溯红色记忆、重走红色足迹的同时,引领生资学子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过硬本领、厚植爱农情怀。

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茅山后村乡情村史馆参观学习,亲身体验馆内每一处细节,用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感受和理解茅山后村红色文化的精神,为后续的讲解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走进村史馆,仿佛置身于茅山后村的历史长河中,通过鲜活的图文和实物,展出了茅山后村的村情村貌,馆内还陈列着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家居陈设、农耕产品等,通过参观,实践团成员了解了茅山后村的过去,看到了茅山后村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变迁,感受到了现在的新变化。

随后,实践团对村乡情史馆进行讲解视频录制,通过视频录制将茅山后村的历史与发展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再度呈现出来,不仅是对茅山后村佛见喜梨历史渊源的一种创新性保护与开发,更是对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一种积极探索和实践。

实践团成员对茅山后村前党支部书记书记李宝江、现任党支部书记马小勇、村主任唐路进行专题访谈,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了茅山后村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能动性,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对全村近百亩梨树进行老树换头,嫁接优质接穗,使有上百年历史的佛见喜梨品种得到拯救性保护,为茅山后村实现佛见喜梨规模种植打下种源基础。

如今的茅山后村,山乡面貌日新月异,从茅草屋到大瓦房,从一路泥泞到柏油马路,从手推车到开汽车,这平凡的每一步背后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他人无法想象的。

茅山后村是个只有几十户的小山村。全村三面环山,区域小气候明显,光照好,昼夜温差大,且土壤独特为红壤土,富含钾元素,独特的地理条件为“佛见喜”梨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目前,佛见喜梨产业已经成为茅山后村的支柱产业。为规范化管理佛见喜梨园,茅山后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把闲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打造优化佛见喜梨产业,形成规模化种植,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层层把关,增加产业附加值,走精品化发展道路,加快村民增收致富步伐。

走进茅山后佛见喜梨之乡,探寻红色足迹,实践团通过创新的方式,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实践团的努力与付出,不仅为该村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青年学子的力量与智慧。用青年视角观察记录,用青年行动践行担当,用青年所为弘扬红色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俭成

友情链接更多 >>